在你思考到底該不該換工作的同時,你應該先問自己,為什麼想換工作?沈澱思緒想著這個為什麼,當你心中有明確換工作的理由時,你才能將「換工作」這件事合理化,開始行動。
薪資是換轉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文將由公平理論的薪資問題開始探討。
內容目錄
什麼是「公平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 (John Stacey Adams)曾寫過著名的公平理論,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來自於,自己和參照對象報酬投入的比例,來作為衡量的標準,這是一種主觀的感覺。
薪資的公平性 = 內部公平 X 個人公平 X 外部比較
內部公平
根據你跟其他同期同事比較,假設你跟同梯同事都是L3軟體工程師,皆為大學畢業兩年工作經驗,你們所擁有的程式語言及技能水平相似,職位名稱皆相同,你心裡會預期你們的薪水應該差不多吧?結果在某次茶水間話家常時,你偶然得知他的薪水竟然比你多$2,000,你一定會在心裡想:「憑什麼?他的背景跟我不相上下,我們在公司的時間也相同,做的工作內容也一樣,為什麼他可以領的比我多?」,內部公平機制,薪水應該要和職位權責畫等號,當內部不公平發生時,員工流動率也會提高。
個人公平
你的主觀意識衡量你自己對公司的貢獻,你做多少就拿多少錢,假設你是保險業務員,你拿下訂單多寡,金額大小決定你的獎金,你對公司貢獻越多,你拿的錢理應越多,在銷售崗位,業績多寡很容易計算,非銷售崗位則看KPI,若你指數達標,公司承諾的獎金卻遲遲沒發下來,員工也會產生不信用感,影響個人公平。
外部比較
外部的公平則是和其他公司做比較,你比較的是整體的Package,也就是你在現任公司的年薪與同行做比較,美國有Glassdoor網站可以幫你比較同行薪水,或許你在某次同學會偶然得知你的某位同學在另一間大公司領的錢竟然是你的1.5倍,你們的學經歷相似,且職位名稱也雷同,但對方公司竟然願意支付比較高的薪水,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當然會有想跳槽的衝動。
在這裡筆者使用美國科技公司常見的薪水量尺來做比較。
薪水量尺:個人底薪 + 績效獎金 + 股票分紅 (RSU)
(關於績效獎金,銷售崗通常是佣金、業績獎金,非銷售崗則是根據年度表現以年終、考核績效獎金形式發放。)
個人底薪
根據職位高低職責為基礎,一般而言管理職的底薪較高,同職同酬,也就是上述所說的內部公平。
績效獎金
銷售員帶來的業績越高,抽取佣金也越多,頂尖銷售員業績超過經理薪資也是很常見的事情,非銷售崗則是依照個人績效考核為標準,來決定獎金多寡,績效獎金也就是上述個人公平,員工做越好,符合公司期待,錢拿越多。
股票分紅
在美國科技業,股票分紅,英文為Restructed Stock Unit (RSU),RSU是公司承諾在約定期限內給定額股票當作獎勵,你可以把RSU的未來價值想像為公司的未來前景。已上市的公司,Google、Facebook這些大科技公司,工程師薪水底薪、獎金和RSU中,RSU比重高,很多工程師的高薪水都是來自RSU,而非績效獎金,在已上市公司上班的好處是,股票容易套現,若未來公司價值提高,股票上漲,等於幫你自己加薪。
而在未上市公司工作的人,RSU就需要慎重的考量,在你接受Offer之前,你得試算這些RSU到底在未來有沒有真實價值,如果你們公司已經通過C、D輪融資,非常有機會上市在三年內上市,那這些RSU當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相反的,若你的公司規模小,還在草創階段,那RSU所能給你的價值相對低,你可以在Crunchbase龐大的數據庫中,尋找你們公司最大假想敵的資料,Crunchbase上這些融資細節都有,何時融資,融資了多少錢白字黑字清清楚楚,暸解對方花了多少時間上市,目前股價多少,作為衡量標準。
例如:你公司競爭對手花了12年上市,上市的市值38億美元,目前股價$20,你的工作合約寫4年後可以獲得5000股,如果你的公司能在四年內增值到38億美元成功上市發行價$20,你四年後RSU估計報酬為 $20 X 5,000 = $100,000,假定稅率22%,實領$78,000除以4年,你每年股票分紅為$19,500。
上述所概括的個人底薪+績效獎金+股票分紅也就是外部公平,你拿自己年薪和業界相同職位做比較。
仔細衡量你的薪資量尺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如果換工作你的整體薪資有可能提高嗎?如果你換工作的目的是金錢導向,可以設定個目標,假設你現在整體薪資為$100,000,待在原公司每年僅調薪5%,你希望調整20%,那你找到的新工作薪資應以超過$120,000為目標。
(影片來自Youtube的The DoDo Men - 嘟嘟人頻道)
我怎麼知道換工作是必須的?
在你決定跳槽前,可以先衡量三項目:
公司文化
你對於公司提倡的文化認同嗎?你的公司文化在你心裡是產生了加分效果,還是給你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呢?例如:你在一個需要24小時on call的產線上班,公司文化採取高壓政策、軍事化管理,你的身體不斷出現狀況,那這樣的工作文化就是一個警訊。
相反地,你在公司和同事相處融洽,對公司願景認同,就是和你直屬主管處事不合,那內部轉崗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你對公司文化是認同的,可能恰巧碰到個不對拍的主管。
公司福利
你們公司有完善的福利嗎?健康保險、牙險、眼科保險,401K是否都具備了,近期在矽谷的公司,飲食文化也是備受討論,Google提供隨時可取得的零食,供應午餐,甚至還有按摩室、遊戲室由員工使用,由於疫情關係,能否彈性上班則成了近日熱門話題,試想若換工作,新公司員工福利是更優,還是沒有差別,甚至更差。
人格特質
你現在所在崗位,是否符合你的個人特質,能否滿足你在職場長遠的目標,假設你在大學是個外向的人,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是班級上的風雲人物,出社會後,接觸了業務的角色,你忽然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這份職位,你不喜愛處理客人繁瑣的合約內容,頻繁的郵件電話讓你隨時提心吊膽,那或許業務這份工作不符合你的人格特質,你在跳槽時,就不該再選擇業務職位,因為換了公司,新的職位還是不適合你。
在你換工作之前,你有想過替代方案嗎?
內部轉崗
在你衡量過公司文化、福利後,或許你發現只是目前崗位不適合自己的人格特質,也許你熱愛你的同事,對於公司錢景一片看好,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就是對於你的工作內容不滿意,那申請內部轉崗是很好的選擇,站在公司的立場,雇主不用重新招聘、媒合人才,節省教育訓練開銷,絕大公司都是願意提供機會,保留你這個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可能有內部轉崗。
升遷機會
除了薪資考量以外,你在工作缺乏熱忱的原因是什麼,有一種可能因素是你覺得目前工作缺乏挑戰,你的人格特質熱愛挑戰,善於和別人交流,熱於助人,那比起當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個人貢獻者來說,你可能更適合當Manager經理,在西方職場和東方職場升遷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在東方職場很多時候是時間到了自然升等,但是在西方職場,你想升遷,你得向主管告知你的意向,不然當你看到同梯開始升遷時,你會納悶何時輪到你,你的主管可能才納悶,我從來沒聽過你提出升遷要求,我怎麼會知道你有意願當主管呢?
以下有幾個細項在提出升職之前要注意:
- Internal Mobility是公司內部轉職規定,大多數公司都有規定,在提出轉崗申請時,須在目前崗位待多長時間,在公司到職多久,例如:你想申請管理職,必須在L4職位待滿一年才能申請。
- Manager Approval在美國職場中,有效溝通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在未告知你經理情況下,隨意申請別的職位,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有的公司還會有所謂的HRBP(Human Resosurce Business Partner),你必須取得直屬主管和HRBP同意才可申請。
- Show your boss you're ready for the promotion除了告訴你的雇主,為什麼你想升格當主管,更重要的是你能勝任主管這個職位,在面試過程中,你需要Sell yourself,把自己當作產品,告訴你的雇主為何你比其他應徵者更適任,建議把過去在公司做過的專案,負責過的崗位,帶過多少新人做成一張表記錄下來,在主管問你能否勝任管理崗位時,有條有理的列舉你至今的貢獻。
減少工時
除了直接攤牌離職以外,你也可以轉為兼職,或者提出減少工時的申請,假設公司同意讓你減少案量,每個禮拜多了8個小時的時間,這8個小時可以善加利用為進修學習,參加Bootcamp或Workshop,取得未來轉職的相關證照證書,不管是內部轉崗或外部求職,擁有這些文件,證明你對新的崗位願意學習的態度,都是大大的加分。
另外找工作的時候,時間成本是很重要的一環,你可能原計畫3個月內找到新工作,有可能面試加上到職,一拖就是半年,保留原本工作至少讓你的履歷表上不會是個空白,你試想若你離職了3個月才開始找工作,中間找工作又拖了3個月還是沒找到,履歷表上會有6個月的空窗期,你還得額外花心思像人資解釋這6個月空窗期原因。
總結
看完上面薪資公平性以及對目前工作的自我衡量,你還是想換工作嗎?正如本文開頭所說,人生道路上,有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迷惘時不如就放手一博吧,當你手上有Offer時,你才可以和現在公司比較,薪水成長幅度是否符合你的期待,未來的職場是否符合你的職涯規劃,回歸到你心中的Why,相信對你的工作轉換會更有幫助。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8 月 6 日